:::

下一個世代競爭力的關鍵 – 12 年國教適性發展

教育的根本是—用心瞭解、教育的目的是 — 栽培造就

 

一、前言

 

行政院國科會主委朱敬一的女兒在美國取得博士學歷後,改行當麵包師傅;經建會主委尹啟銘的女兒念完博士後,告訴他「我對你的責任已經盡到」,就往日本改學音樂。經濟部長施顏祥的女兒放棄台大,改讀台科大。

 

二、到底是升學輔導還是人生困擾

 

孩子依據分數或家長的要求填志願,與興趣性向完全無關,花了20年,出社會後再從頭學起!人的一生有幾個20年?我們講升學選校,難道不是選適合孩子興趣與能力的學校就讀嗎?讓我們再想想以下選擇:

 

(一)明星高中,要PR99,指常態編班下三個班的第一名,我們似乎該掂掂孩子的斤兩。傳統第二志願以後的學校,跟社區高中已經差不多。

 

(二)技職學校,請不要低估專業證照+實務經驗的魅力,他們比大學畢業生還吃香。如果成為達人,還月入數十萬。現在社會上中小企業的老闆,大多是技職體系出來的,手下很多大學畢業生。

 

(三)就近入學,每天節省2小時通學時間,3 年節省至少 1200 小時,相當於 150 個工作天。

 

(四)優勢銜接,心目中理想的明星學校,有時高不可攀,但孩子可以選擇學校發展特色,與自己的興趣與專長相符的高中職,著眼點是要回社區高中領獎學金,還是遠赴明星高中吊車尾。

 

三、故事又來了

 

世界三大發明展:德國紐倫堡、瑞士日內瓦、美國匹茲堡,台灣的學生連續多年來獨占鰲頭,囊括大多數的大獎,成為全球的贏家,幾乎都不是明星高中的學生,而是技職體系孩子。

 

近年來,兩岸交流中發現,大陸孩子閱讀理解的基礎、學習認真積極的態度、上課參與發表討論的情形,就像 30 年前的台灣孩子,換句話說:讀書怕是比不過人家了。

 

四、台灣孩子未來的出路在哪裡

 

一是品德,二是創意,三是態度。

 

台灣孩子的優勢在於創意、團隊合作、企業忠誠;中國大陸孩子的優勢則是企圖心與成就動機、語言表達、國際觀。

 

企業愛用的人格特質3 Q Very Much:IQ+EQ+AQ(逆境智商)–包括:團隊合作、溝通柔軟度、樂觀開朗、負面情緒管理、耐操耐勞不怕髒、挫折忍受與抗壓性、人際親和力、「將心比心」的同理心、學習精神、強烈想贏的成就動機、主動積極、嚴謹、自我管理(自律)。

 

以上這些都不是傳統考試可以培養出來的

 

五、孩子的主要生涯路徑

 

(一)從事高深專業工作:有傑出的課業表現,立志取得名校碩士學位,及各種專業證照。

 

(二)從事服務性質的工作(如業務人員、門市銷售、客服人員等):學歷與學校不重要,看的是外型儀態、氣質談吐、溝通表達力、情緒管理、同理心、人際關係EQ。

 

(三)成為技術達人/手藝達人:除了讀技職體系,更要緊的是從實習、比賽中學習。

 

六、國中教育可以做些什麼

 

(一)就業力從國中開始培養

 

何謂就業力?容易找到工作的能力或特質。

 

就業力=科系+學校排名+學位+證照+核心專業技術+跨領域專長+比賽記錄+作品+課外社團活動+打工實習經驗+軟實力+性格態度+氣質涵養+外型+體能。

 

(二)現在的孩子,對人不感恩、對己不反省、對事不盡責、對物不珍惜。是怎麼教出來的?我們怕衝突就不管、不管就不教、不教就不會,那孩子的美德、好習慣還剩下多少?請親師合作,品格教育不能讓步。

 

(三)學術性向明顯的學生,請百尺竿頭更進一步,繼續加油精進。朝向資優班特色招生努力。將來考專業技師(醫師、律師、技師、會計師)的國家證照、從事公職、或學術研究當教授。

 

(四)有操作型天份的孩子,請在 12 年國教的架構下,熱心參與各種活動與課程,積極試探、尋找自己的興趣與專長,大人有義務要栽培造就他,因為他可能是下一個曾雅倪、王建民、林書豪、郭台銘、嚴長壽、吳寶春、吳季剛、阿基師。

 

(五)回歸教育本質思考:教育不就是要讓孩子學到解決問題的能力嗎?傳統追求的考試成績、就讀名校等觀念,在面對全球化競爭時,和身邊同學計較一分兩分,有何意義?回歸12年國教的適性發展、終身學習,才是王道。

 

七、小結

 

學生存在的價值被看到就容易被感動。大人們要想辦法讓孩子在該得到成就感的地方得到成就。很多植物是註定要長歪長斜的,因為它是觀賞用的。歪著頭看他時,有時也蠻美的,相看兩不厭。

 

同學:是蛟龍,你就翻江倒海;是雄鷹,你就搏擊長空。國家社會需要棟樑,可是需要更多更多的螺絲釘,校長希望你是不鏽鋼材質的螺絲釘。